更新時間:2021-05-20 11:30:22 來源:動力節點 瀏覽1115次
Thread
第一類就是Thread類。大家都知道有兩種實現方式。第一可以繼承Thread覆蓋它的run方法;第二種是實現Runnable接口,實現它的run方法;而第三種創建線程的方法,就是通過線程池。
我們的具體代碼實現,就放在run方法中。
我們關注兩種情況。一個是線程退出條件,一個是異常處理情況。
線程退出
有的run方法執行完成后,線程就會退出。但有的run方法是永遠不會結束的。結束一個線程肯定不是通過Thread.stop()方法,這個方法已經在java1.2版本就廢棄了。所以我們大體有兩種方式控制線程。
定義退出標志放在while中
代碼一般長這樣。
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flag= true;
public void run() {
while (flag) {
}
}
標志一般使用volatile進行修飾,使其讀可見,然后通過設置這個值來控制線程的運行,這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套路。
使用interrupt方法終止線程
類似這種。
while(!isInterrupted()){……}
對于InterruptedException,比如Thread.sleep所拋出的,我們一般是補獲它,然后靜悄悄的忽略。中斷允許一個可取消任務來清理正在進行的工作,然后通知其他任務它要被取消,最后才終止,在這種情況下,此類異常需要被仔細處理。
interrupt方法不一定會真正”中斷”線程,它只是一種協作機制。interrupt方法通常不能中斷一些處于阻塞狀態的I/O操作。比如寫文件,或者socket傳輸等。這種情況,需要同時調用正在阻塞操作的close方法,才能夠正常退出。
interrupt系列使用時候一定要注意,會引入bug,甚至死鎖。
異常處理
java中會拋出兩種異常。一種是必須要捕獲的,比如InterruptedException,否則無法通過編譯;另外一種是可以處理也可以不處理的,比如NullPointerException等。
在我們的任務運行中,很有可能拋出這兩種異常。對于第一種異常,是必須放在try,catch中的。但第二種異常如果不去處理的話,會影響任務的正常運行。
有很多同學在處理循環的任務時,沒有捕獲一些隱式的異常,造成任務在遇到異常的情況下,并不能繼續執行下去。如果不能確定異常的種類,可以直接捕獲Exception或者更通用的Throwable。
while(!isInterrupted()){
try{
……
}catch(Exception ex){
……
}
}
java中實現同步的方式有很多,大體分為以下幾種。
synchronized 關鍵字
wait、notify等
Concurrent包中的ReentrantLock
volatile關鍵字
ThreadLocal局部變量
生產者、消費者是wait、notify最典型的應用場景,這些函數的調用,是必須要放在synchronized代碼塊里才能夠正常運行的。它們同信號量一樣,大多數情況下屬于炫技,對代碼的可讀性影響較大,不推薦。關于ObjectMonitor相關的幾個函數,只要搞懂下面的圖,就基本ok了。
使用ReentrantLock最容易發生錯誤的就是忘記在finally代碼塊里關閉鎖。大多數同步場景下,使用Lock就足夠了,而且它還有讀寫鎖的概念進行粒度上的控制。我們一般都使用非公平鎖,讓任務自由競爭。非公平鎖性能高于公平鎖性能,非公平鎖能更充分的利用cpu的時間片,盡量的減少cpu空閑的狀態時間。非公平鎖還會造成餓死現象:有些任務一直獲取不到鎖。
synchronized通過鎖升級機制,速度不見得就比lock慢。而且,通過jstack,能夠方便的看到其堆棧,使用還是比較廣泛。
volatile總是能保證變量的讀可見,但它的目標是基本類型和它鎖的基本對象。假如是它修飾的是集合類,比如Map,那么它保證的讀可見是map的引用,而不是map對象,這點一定要注意。
synchronized和volatile都體現在字節碼上(monitorenter、monitorexit),主要是加入了內存屏障。而Lock,是純粹的java api。
ThreadLocal很方便,每個線程一份數據,也很安全,但要注意內存泄露。假如線程存活時間長,我們要保證每次使用完ThreadLocal,都調用它的remove()方法(具體來說是expungeStaleEntry),來清除數據。
concurrent包是在AQS的基礎上搭建起來的,AQS提供了一種實現阻塞鎖和一系列依賴FIFO等待隊列的同步器的框架。
線程池
最全的線程池大概有7個參數,想要合理使用線程池,肯定不會不會放過這些參數的優化。
線程池參數
concurrent包最常用的就是線程池,平常工作建議直接使用線程池,Thread類就可以降低優先級了。我們常用的主要有newSingleThreadExecutor、newFixedThreadPool、newCachedThreadPool、調度等,使用Executors工廠類創建。
監控
高并發下的線程池,最好能夠監控起來。可以使用日志、存儲等方式保存下來,對后續的問題排查幫助很大。
通常,可以通過繼承ThreadPoolExecutor,覆蓋beforeExecute、afterExecute、terminated方法,達到對線程行為的控制和監控。
線程池飽和策略
最容易被遺忘的可能就是線程的飽和策略了。也就是線程和緩沖隊列的空間全部用完了,新加入的任務將如何處置。jdk默認實現了4種策略,默認實現的是AbortPolicy,也就是直接拋出異常。下面介紹其他幾種。
DiscardPolicy 比abort更加激進,直接丟掉任務,連異常信息都沒有。
CallerRunsPolicy 由調用的線程來處理這個任務。比如一個web應用中,線程池資源占滿后,新進的任務將會在tomcat線程中運行。這種方式能夠延緩部分任務的執行壓力,但在更多情況下,會直接阻塞主線程的運行。
DiscardOldestPolicy 丟棄隊列最前面的任務,然后重新嘗試執行任務(重復此過程)。
很多情況下,這些飽和策略可能并不能滿足你的需求,你可以自定義自己的策略,比如將任務持久化到一些存儲中。
阻塞隊列
阻塞隊列會對當前的線程進行阻塞。當隊列中有元素后,被阻塞的線程會自動被喚醒,這極大的提高的編碼的靈活性,非常方便。在并發編程中,一般推薦使用阻塞隊列,這樣實現可以盡量地避免程序出現意外的錯誤。阻塞隊列使用最經典的場景就是socket數據的讀取、解析,讀數據的線程不斷將數據放入隊列,解析線程不斷從隊列取數據進行處理。
ArrayBlockingQueue對訪問者的調用默認是不公平的,我們可以通過設置構造方法參數將其改成公平阻塞隊列。
信號量
Semaphore雖然有一些應用場景,但大部分屬于炫技,在編碼中應該盡量少用。
信號量可以實現限流的功能,但它只是常用限流方式的一種。其他兩種是漏桶算法、令牌桶算法。
hystrix的熔斷功能,也有使用信號量進行資源的控制。
Lock && Condition
在Java中,對于Lock和Condition可以理解為對傳統的synchronized和wait/notify機制的替代。concurrent包中的許多阻塞隊列,就是使用Condition實現的。
但這些類和函數對于初中級碼農來說,難以理解,容易產生bug,應該在業務代碼中嚴格禁止。但在網絡編程、或者一些框架類工程中,這些功能是必須的,萬不可將這部分的工作隨便分配給某個小弟。
End
不管是wait、notify,還是同步關鍵字或者鎖,能不用就不用,因為它們會引發程序的復雜性。最好的方式,是直接使用concurrent包所提供的機制,來規避一些編碼方面的問題。
concurrent包中的CAS概念,在一定程度上算是無鎖的一種實現。更專業的有類似disruptor的無鎖隊列框架,但它依然是建立在CAS的編程模型上的。近些年,類似AKKA這樣的事件驅動模型正在走紅,但編程模型簡單,不代表實現簡單,背后的工作依然需要多線程去協調。
以上就是動力節點小編介紹的"Java中多線程的使用場景及注意事項"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,如有疑問,請在線咨詢,有專業老師隨時為您服務。
0基礎 0學費 15天面授
有基礎 直達就業
業余時間 高薪轉行
工作1~3年,加薪神器
工作3~5年,晉升架構
提交申請后,顧問老師會電話與您溝通安排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