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間:2021-08-10 13:33:53 來源:動力節點 瀏覽1135次
大家對于java語言已經不陌生,單例對于java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,單例帶來了兩大好處:
1.由于new操作的次數減少,因而對系統內存的使用頻率也會降低,這將減輕GC壓力,縮短GC停頓時間。
2.對于頻繁使用的對象,可以省略創建對象所花費的時間,這對于那些重量級的對象而言,是非常可觀的一筆系統開銷。
所以對于系統的關鍵組件和被頻繁操作的對象,使用單例模式便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統性能。
單例的參與者非常簡單,只有單例類和使用者兩個;
下面介紹單例設計模式在java代碼的具體實現:
單例模式的核心在于通過一個接口返回唯一的對象實例,一個簡單的單例實現如下: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ingleton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Singleton is create"); // 創建單例的過程可能會比較慢
}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return instance;
}
}
注意代碼的藍色部分,首先單例類必須要有一個private訪問級別的構造函數,只有這樣,才能確保單例不會在系統中的其他代碼內被實例化,這點是相當重要的;其次,instance成員和getInstance()方法必須是static的。
這種單例的實現方式非常簡單,而且十分可靠,它唯一的不足僅是無法對instance實例做延遲加載,假如單例的創建過程很慢,而由于instance成員變量是static定義的,因此在JVM加載單例類時,單例對象就會被建立,如果此時,這個單例類在系統中還扮演其他角色,那么在任何使用這個單例類的地方都會初始化這個單例變量,根本就不會管是否被用到。比如單例String工廠,用于創建一些字符串(該類既用于創建單例Singleton,又用于創建String對象)。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ingleton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Singleton is create"); // 創建單例的過程可能會比較慢
}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return instance;
}
public static void CreateString(){ //這是模擬單例類扮演其他角色
System.out.println("createString in Singleton");
}
}
上面代碼的意思就是,假如單例類里面有getInstance以外的其它靜態方法,跟單例沒啥關系的方法,如果使用了Singleton.CreateString()這種調用,就會自動創建Singleton這個類實例(雖然private構造已經防止了你人為去new這個單例),這是開發人員不愿看到的,我運行下面代碼(此代碼調用了上面代碼的createString()方法)進行展示:
那么在這個單例基礎上進行延遲加載改良: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ingleton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LazySingleton is create"); // 創建單例的過程可能會比較慢
}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= null;
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if (instance == null)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return instance;
}
}
此時再調用同樣的測試方法:
解決了這個問題。
顯而易見,這次改良主要是從JVM加載類的原理上進行改良的,上面的代碼在初始化類的時候給instance賦予null,確保系統啟動的時候沒有額外的負載,其次,在getInstance方法中加入判斷單例是否存在,不存在才new。但是getInstance()方法必須是同步的,
否則多線程環境下,可能線程1正在創建單例時,線程2判斷單例instance為空,就會創建多個實例。
但是上面的寫法,存在性能問題,在多線程下,它的耗時遠遠大于第一種單例。以下代碼就說明了此問題:
@Override
public void run(){
for (int i = 0; i < 100000; i++)
Singleton.getInstance();
System.out.println("spend:" (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-begintime));
}
開啟五個線程同時完成以上代碼的運行,使用第一種單例耗時0ms,而使用第二種單例耗時390ms,性能至少相差兩個數量級。
為了線程安全使用了同步關鍵字反而降低了系統性能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繼續改進: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ingleton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LazySingleton is create"); // 創建單例的過程可能會比較慢
}
public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{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return SingletonHolder.instance;
}
}
沒錯,這就是現在最完整的單例寫法,內部類實現單例,除了effctive java中闡述的枚舉單例實現,這種方法是目前最好的實現方式。
在這個實現中,用內部類來保護單例,當Singleton類被加載時,內部類不會被初始化,所以可以確保Singleton類被載入JVM時,不會初始化單例類,當getInstance方法被調用時,才會加載SingleHolder,從而初始化instance,同時,由于實例的建立是在類加載時完成的,故天生對多線程友好,getInstance()方法也不需要使用synchronized修飾,因此,這種實現能兼顧前兩種寫法的優點(延遲加載,非同步)。
最后,在極端情況下,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可能會破壞單例,一般來說不多見,如果存在就要多加注意,此時可以加入以下代碼:
private Object readResolve() {
return instance;
}
以上就是動力節點小編介紹的"單例設計模式的幾種實現方式"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,想了解更多可查看Java設計模式。動力節點在線學習教程,針對沒有任何Java基礎的讀者學習,讓你從入門到精通,主要介紹了一些Java基礎的核心知識,讓同學們更好更方便的學習和了解Java編程,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一下。
0基礎 0學費 15天面授
有基礎 直達就業
業余時間 高薪轉行
工作1~3年,加薪神器
工作3~5年,晉升架構
提交申請后,顧問老師會電話與您溝通安排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