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序員雖然不需要青春的容顏,但是卻需要健康的體魄,吃青春飯到底對不對,相信沒人能下定論,但是吃過了青春飯的這些人該如何面對未來的職業生涯,卻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。面對我國數以百萬計吃青春飯的程序員,40歲后他們又該怎么辦呢?
說程序員是一碗青春飯,大多是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高強度腦力勞動的工種,而超過40歲的程序員身體機能逐漸弱化,家庭瑣事纏身,往往面臨繼續做技術還是轉做管理的局面。有人考慮轉型,當然也有人選擇對這份職業矢志不渝。
平凡的程序員雖然有很多人鄙視平凡,但也有人享受其中。做一名平凡的程序員,每天按時上班,按時下班,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,用自己碼下的代碼改變世界,是無數熱愛編程的程序員的夢想。
程序員也可以“耀眼”
可以說,大多數選擇將程序員作為終身職業的人都是熱愛這份職業的,他們來到這個行業不是為了高薪,更不是為了每天把自己搞得滿眼黑眼圈。對于這些人來說,一行行代碼并不僅僅是實現某種用途的命令,而是一篇優美的長詩。
盡管在國內浮躁的IT環境中,這樣的程序員可能并不多見,這不能全怪程序員,而是企業對程序員的定位不夠準確。而在程序員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傳說:一個七十多歲的程序員,一輩子是一名程序員,卻讓比爾蓋茨敬佩有加。這個人叫做戴夫·卡特勒
戴夫·卡特勒
戴夫·卡特勒今年已經七十四歲了,卻依然是一名程序員。他沒有隊伍,不做經理,但是他在公司的職位比大部分副總裁還要高。
據說,有一次某一個隊伍預測一項工程要數月完成,他看不過去,兩天,一個人就完成了...
Fac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
需要指出的是,程序員一般都比較聰明,但是聰明和創業成功之間的聯系并不是一定的。
對于程序員這個群體,他們信奉著技術改變世界;帶著一點執著和一份自信走上創業之路,但這樣的人往往會面臨和別人相處時過于自負的問題。而創業的成功一定是一個團隊努力的結果,這里不僅需要技術,還需要運營、推廣等一系列動作。所以, 程序員如果想成為一個好的創業者,就必須要學會和人打交道,學會適時的收斂自己的鋒芒。
但是,無論在一個社會還是公司,管理者一直都只是少數人,大多數公司也只有一個CEO、CTO和CIO。少數就意味著激烈的競爭,盡管如此,達成個人目標,贏得社會贊譽的人也有很多。比如4月初接任王堅的阿里現任CTO張劍鋒,還有雅虎美女CEO瑪麗莎·梅耶爾。
從整個采訪中我們可以發現,不同的年齡、不同的性別,對于程序員是否是一碗青春飯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。
有人說程序員是很有情懷的一群人,也有人說程序員是很寂寞的一群人,無論你屬于哪種,一旦踏上程序員這艘船,都很難靠岸。所以,年長的程序員,希望你能得到你想要的; 年輕的程序員,請你早做準備。
動力節點,年輕程序員的起航點,關注動力節點官方微信,獲取一手Java知識,Java教程,Java視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