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序員這個吃青春飯的行業,有一個人人聞之色變的話題,曰:「年老色衰」。只要是個程序員,心里都會惴惴不安的想:「我老了以后賣不動色相,哦不,寫不動代碼了,我還能干啥呢?」。今天動寶兒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。
那些70后的程序員都消失了嗎?
如果你現在去一家互聯網公司看看,你會發現程序員的主力都是90后了,80后都很少,至于70后幾乎絕跡。那么一個有趣的話題是:「70后的程序員都消失了嗎?」
其實沒有消失,而是70后的程序員已經成為各個互聯網公司,各個IT公司的高層了。那么你會問:「一個公司就幾個高層職位,哪有那么多職位給70后呢?」
答案是:「20年前根本就沒有多少IT公司,70后的程序員也沒有現在動輒幾百萬的規模」。這20年來,整個IT和互聯網行業擴大了100倍都不止,創造了海量的就業機會,無論是高層還是一線崗位。
那么還有70后程序員奮戰在coding第一線的嗎?當然有!比我還大一歲的高春輝,中國互聯網的活化石啊。老高身為一家公司的老板,仍然不肯放下coding的樂趣,至今堅持親自寫代碼。
所以看起來,到了40歲,無論自己寫不寫代碼,似乎都不至于年老色衰,程序員這個職業的保鮮期似乎沒有娛樂圈短。作為一個年輕程序員的你來說,應該怎樣延長自己的保鮮期呢?
20-27歲:技術積累階段
假設本科22歲畢業,那么工作的前5年對你來說是打基礎的階段。在這5年時間里面,你要積累足夠的代碼量,打磨自己的技術實力,成為某一個技術細分領域的牛人。
28-35歲:形成思維方法論和知識體系的階段
當你積累足夠的代碼量,例如超過10萬行代碼以后,你應該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法論和自己獨立的學習技巧,任何新的技術在你眼中都能迅速的看到技術的本質,快速吸收成為你的知識體系的一部分。
到了這個階段,你會發現你所完全不了解的新技術新知識是非常少的,新技術對你來說也不過是幾天時間就把玩的很好的玩具,學習越來越輕松,掌握的知識儲備越來越多。
你開始逐漸的不再滿足于純技術領域的探索,而是思考更多的問題:如何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;什么技術在什么樣的場合能夠發揮更大的價值;技術團隊應該怎樣構建;在一家公司里面,我怎樣才能將自己的技術能力更大化的發揮出來?
在這個階段,積累技術對你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,你更需要磨練的是思考能力,形成自己的思維方法和知識體系,這將是你幫助你一生的武器。
35歲以后:了解自己,把自己變現的階段
毋須諱言的是,35歲以后你的一線coding能力一定是下降的,你寫代碼定不如25歲的程序員快,效率高。但是這不重要,因為編程只是你整個武器庫當中相對不重要的了,你的經驗,你的視野,你的架構能力,你的管理能力,你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遠遠不局限于技術這個領域。
30-35歲這個階段,關鍵的是了解自己。知道自己擅長什么,自己的優勢在哪里,怎樣才能夠放大化自己的價值,同時也知道自己有什么缺陷,怎樣避開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,不勉強自己,不讓自己處于對自己不利的環境,這是人生的智慧。
一個人能夠客觀的認識自己是非常困難的,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活明白,既不知道怎樣發揮自己的天賦,也拒絕承認自己的缺陷。在35歲以后,要接受一個不完美的自己,知道怎樣揚長避短,更大化個人價值。能夠做到這一步的程序員,人到中年完全不是程序員生涯的終結,反而會走向個人事業的頂峰。
一些后話
在這篇文章當中,沒有提到很多具體的技術人員選擇發展道路的問題,例如:
• 成長為核心業務的核心骨干
• 成長為技術管理層
• 轉型業務專家,轉型做業務咨詢顧問
• 轉型產品經理,產品總監,走產品線
這些都可以,都是一些具體的職業發展道路的選擇問題。然而無論選擇,只要你始終保持開放的學習心態,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,構建個人的知識體系,磨練自己的思考能力,并且時常自省,中年對你來說完全不是危機,而是頂峰。
所以你還猶豫什么,來動力節點參加系統的Java培訓吧,趁年輕快奮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