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ring MVC是一個基于MVC設計模式的請求驅動類型的輕量級Web框架,通過把Model,View,Controller分離,將web層進行職責解耦,把復雜的web應用分成邏輯清晰的幾部分,簡化開發,減少出錯,方便組內開發人員之間的配合。
1. 與Spring框架集成,因此擁有Spring的優點。
2. 支持RestFul風格以及支持各種請求資源的映射策略。
3. SpringMVC提供強大的約定大于配置的契約式編程支持,例如前端控制器(dispatcherServlet) ,請求到處理器映射(handlerMapping),處理器適配器(HandlerAdapter),視圖解析器(ViewResolver)。開發人員僅需規定進行配置即可。
4. 可以十分靈活地實現數據驗證、格式化和數據綁定機制,可以使用任意對象進行數據綁定操作。
(1)前端控制器 DispatcherServlet(不需要程序員開發)
作用:接收請求、響應結果,相當于轉發器,有了DispatcherServlet 就減少了其它組件之間的耦合度。
(2)處理器映射器HandlerMapping(不需要程序員開發)
作用:根據請求的URL來查找Handler
(3)處理器適配器HandlerAdapter
注意:在編寫Handler的時候要按照HandlerAdapter要求的規則去編寫,這樣適配器HandlerAdapter才可以正確的去執行Handler。
(4)處理器Handler(需要程序員開發)
(5)視圖解析器 ViewResolver(不需要程序員開發)
作用:進行視圖的解析,根據視圖邏輯名解析成真正的視圖(view)
(6)視圖View(需要程序員開發jsp)
View是一個接口, 它的實現類支持不同的視圖類型(jsp,freemarker,pdf等等)
流程不用記得那么清楚,能把SpringMVC程序開發步驟說清楚就行。
第一步:發起請求到前端控制器(DispatcherServlet)
第二步:前端控制器向處理器映射器(HandlerMapping)發請求查找 Handler (可以根據xml配置、注解進行查找)
第三步:處理器映射器向前端控制器返回Handler,處理器映射器會把請求映射為HandlerExecutionChain對象(包含一個Handler處理器(頁面控制器)對象,多個HandlerInterceptor攔截器對象),通過這種策略模式,很容易添加新的映射策略
第四步:前端控制器調用處理器適配器(HandlerAdapter)去執行Handler
第五步:處理器適配器將會根據適配的結果去執行Handler
第六步:Handler執行完成給處理器適配器返回ModelAndView
第七步:處理器適配器向前端控制器返回ModelAndView (ModelAndView是springmvc框架的一個底層對象,包括 Model和view)
第八步:前端控制器請求視圖解析器(ViewResolver)去進行視圖解析 (根據邏輯視圖名解析成真正的視圖(jsp)),通過這種策略很容易更換其他視圖技術,只需要更改視圖解析器即可
第九步:視圖解析器向前端控制器返回View
第十步:前端控制器進行視圖渲染 (視圖渲染將模型數據(在ModelAndView對象中)填充到request域)
第十一步:前端控制器向用戶響應結果
mvc是一種思想,可以理解成一種設計模式(設計模式就是日常開發中編寫代碼的一種好的方法和經驗的總結)。模型(model)-視圖(view)-控制器(controller),三層架構的設計模式。用于實現前端頁面的展現與后端業務數據處理的分離。
mvc設計模式的好處
1.分層設計,實現了業務系統各個組件之間的解耦,有利于業務系統的可擴展性,可維護性。
2.有利于系統的并行開發,提升開發效率。
@Controller:該注解用于控制層SpringMVC中的控制器
@RequestMapping:該注解用于url請求映射,可用于類或方法上。
@RequestBody:該注解實現接收http請求的json數據,將json轉換為java對象。
@ResponseBody:該注解實現將controller方法返回對象轉化為json對象響應給客戶。
請求路徑上有個id的變量值,可以通過@PathVariable來獲取 @RequestMapping(value =“/page/{id}”, method = RequestMethod.GET)
@RequestParam用來獲得靜態的URL請求入參 spring注解時action里用到。
是單例模式,在多線程訪問的時候有線程安全問題,解決方案是在控制器里面不能寫可變狀態量,如果需要使用這些可變狀態,可以使用ThreadLocal機制解決,為每個線程單獨生成一份變量副本,獨立操作,互不影響。
可以將異常拋給Spring框架,由Spring框架來處理;我們只需要配置簡單的異常處理器,在異常處理器中添視圖頁面即可。
相同點:都是基于mvc的表現層框架,都用于web項目的開發。
不同點
1、前端控制器不一樣。Spring MVC的前端控制器是servlet:DispatcherServlet。struts2的前端控制器是filter:StrutsPreparedAndExcutorFilter。
2、請求參數的接收方式不一樣。Spring MVC是使用方法的形參接收請求的參數,基于方法的開發,線程安全,可以設計為單例或者多例的開發,推薦使用單例模式的開發(執行效率更高),默認就是單例開發模式。struts2是通過類的成員變量接收請求的參數,是基于類的開發,線程不安全,只能設計為多例的開發。
3、Struts采用值棧存儲請求和響應的數據,通過OGNL存取數據,Spring MVC通過參數解析器是將request請求內容解析,并給方法形參賦值,將數據和視圖封裝成ModelAndView對象,最后又將ModelAndView中的模型數據通過reques域傳輸到頁面。Jsp視圖解析器默認使用jstl。
4、與spring整合不一樣。Spring MVC是spring框架的一部分,不需要整合。在企業項目中,Spring MVC使用更多一些。
(1)轉發:在返回值前面加"forward:",譬如"forward:user.do?name=method4"
(2)重定向:在返回值前面加"redirect:",譬如"redirect:http://www.baidu.com"
SpringMVC的處理器攔截器,類似于Servlet開發中的過濾器Filter,用于對處理器進行預處理和后處理。
過濾器:依賴于servlet容器。在實現上基于函數回調,可以對幾乎所有請求進行過濾,但是缺點是一個過濾器實例只能在容器初始化時調用一次。使用過濾器的目的是用來做一些過濾操作,比如:在過濾器中修改字符編碼;在過濾器中修改HttpServletRequest的一些參數,包括:過濾低俗文字、危險字符等。
攔截器:依賴于web框架,在實現上基于Java的反射機制,屬于面向切面編程(AOP)的一種運用。由于攔截器是基于web框架的調用,因此可以使用Spring的依賴注入(DI)進行一些業務操作,同時一個攔截器實例在一個controller生命周期之內可以多次調用。
通過ModelMap對象,可以在這個對象里面調用put方法,把對象加到里面,前臺就可以通過el表
達式拿到。
返回值可以有很多類型,有String, ModelAndView,但一般用String比較好。
通過Jackson框架就可以把Java里面的對象直接轉化成Js可以識別的Json對象。具體步驟如下 :
(1)加入Jackson.jar
(2)在配置文件中配置json的映射
(3)在接受Ajax方法里面可以直接返回Object,List等,但方法前面要加上@ResponseBody注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