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上所講內容使用java語言完全可以實現,因為java語言是一門完全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,當然,使用其他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也可以實現。當進行了類的設計之后,接下來就可以根據UML圖進行代碼的編寫了,在代碼級別上實現一個類,類怎么定義呢?
[修飾符] class 類名 {
類體 = 屬性 + 方法
}
以上為類的簡單定義,實際上一個完整的類的定義要比以上語法復雜一些,以后再慢慢補充,先從簡單的開始。
接下來,根據UML圖,使用代碼將“學生類”進行實現(只實現屬性),代碼如下圖所示:
public class Student {
//學號
int no;
//姓名
String name;
//年齡
int age;
//性別
boolean sex;
}
以上程序當中no、name、age、sex都是屬性,它們都是成員變量中的實例變量,所謂實例變量就是對象級別的變量,這些屬性要想訪問,必須先創建對象才能訪問,不能直接通過類去訪問,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學號都是不一樣的。沒有學生對象,談何學號!